Monday, September 8, 2014

中國應向國際賣出風險

習廣思 信筆攻略2014年9月8日

眾所周知,置業者的投資格言是3L(location,location, location);炒股的格言同是3L,不過是liquidity, liquidity, liquidity(流動性)。歐洲央行上周終於加入歐美日,推出輕量版QE,最終目標是增加1萬億歐羅,把資產由現2萬億歐羅增至3萬億歐羅【圖1】。大家會問這跟投資中國股票何關?

今天內地最大經濟風險是銀行體系,這早已反映在內銀的估值上。眼下環球資金泛濫,歐債短期公債負利率情況(指一手市場)紛紛出現,環球資金被迫四出尋「息」,以國際金融中介之發達,資金無國界,這正是中國賣出風險減磅的好時機。
用OPM(other people money)發展,總好過自家銀行孭到膊頭側晒,所以,有報道說工行(01398)計劃來港發優先股,實屬明智。
國際金融中介發達
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,最叻就是推銷金融產品,中環大把能人異士,賣風險至醒。內銀可以好多嘢做喎,發優先股是一途,把賬簿上的貸款打包拿來香港賣,便可盤活資本再放新貸,只要夠膽想夠膽做,不會像一些大淡友常掛在口邊:中國銀行體系必爆煲之論。
現時是最美好的時候,國際資金的風險胃納高,金融產品易銷,近數月什麼烏克蘭危機、伊拉克戰事、加沙衝突、美國加息陰霾、歐洲經濟下滑等事件,都沒有觸發大型金融調整,資金不斷在找尋出路。然而,這扇窗何時會關上,沒有人知曉,要賣風險,實在應要趁早。近月人民幣見底回升,會有利人民幣債發行,其他外幣債也因人仔升值而翻生,人仔不斷升,債仔還外幣的能力會增加。
那麼,中國增加外債會否步一些新興國家後塵,因外債過高遇上危機,本幣貶值觸發金融危機呢?這點老習又並不很擔心。根據渣打銀行引用的國際結算銀行(BIS)的數據顯示,於2013年底時,中國的外債佔GDP比重只是10%,屬正常的10%至14%的下限;相比之下,本土債務佔GDP比重高達215%。
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及最大貿易國,是有空間及需要把部分本土的金融風險賣出予國際,作為一個紓壓的活門。
中國的金融風險若降下來,今日H股的估值自然是超值,看官不妨留意這個風險外移的趨勢有多快。金融市場要留意更多的是變數,在待變中尋找機會,已知的事物已反映在股價中,未發生或即將發生的事情才有可博之道。
女人最怕嫁錯郎,男人最怕入錯行,股民最怕揀錯股。揀股要先睇行業,優先選一些能跑贏經濟增長的行業,以此標準,航空業理應不俗,今年先後有馬航兩班機失蹤及懷疑被擊落;加上西非伊波拉疫情,以及伊拉克與烏克蘭的地緣政治事件,但首7個月全球航空業的客運及貨運量分別增長了5.9%及5.6%,唔使講跑贏了環球經濟增長。但唔好誤會,老習唔係推介買航空股,生意大唔代表利潤豐。根據國際運輸協會(IATA)委託顧問公司麥肯錫對全球航空業的盈利表現統計,得出的結論是航空業資本回報率(ROIC)低、回報波動大。由1965至2007年間,航空公司的平均資本回報率,在29個行業中敬陪末座,回報最佳的行業如醫藥、軟件及科技服務等的中位數ROIC均達20%,航空公司則只有約5%,回報率長期低於加權平均資金成本【圖2】。換言之,投資者損失了機會成本,若把同一筆資金放在相同風險的行業,會獲得較佳回報。
以2012年的航空公司營收數據計算,航空公司每客收入為228美元;但扣除成本後,每名乘客的稅後利潤只是2.56美元,微薄的利潤率令航空業難以抵銷不斷變化的環境,如油價飆升、經濟起伏、勞工開支上漲、同業競爭、廉航加入搶食等,造成盈利波動,增添行業風險。
IATA這份研究揭開自已肚皮,無非係想找尋出路,改善行業的商業模式,警醒各國政府若增加業內競爭會帶來的後果。
該研究估計,至2030年,全球將需要4萬億至5萬億美元,更換舊機及添置新運力以應付需求,特別是來自亞太地區的強勁客貨運需求。但這樣低的行業回報率,又怎能吸引投資者拿出真金白銀參與呢?
航空子行業更賺錢
從投資角度而言,航空產業鏈也非一無是處,一些子行業如票務分銷、貨運代理、地勤服務等也有不俗的ROIC,由12%至20%不等,遠勝航空公司的4%,這也反映在股價表現上。從【圖3】可見自2008年以來,從事電子旅遊分銷服務的中國民航信息(00696),其股價表現便遠勝南方航空(01055)。
其實,機場也是一門回報不俗的生意,全球機場的ROIC只得6%,在各子行業中只勝過航空公司,箇中原因是美國的機場拉低了回報率,因為一部分當地機場是由政府作為社會基建投資,不重回報。機場的優勢在於其壟斷地位,特別是樞紐機場,客量放緩時可加起降費彌補,航空公司的議價能力弱。

No comments: